
定義:依托線下展會(如廣交會)、中間商(進口商/代理商)、傳統物流(海運/空運)完成的跨國商品交易,核心是“批量采購、分級分銷”。
典型場景:
中國家具工廠通過廣交會結識德國進口商,簽訂500套沙發采購合同,貨物經上海港海運至漢堡港,再由德國經銷商分銷至本土家具店。整個流程依賴人工對接,從訂單到交付需30-45天,且工廠對終端消費者需求一無所知。
定義:通過電商平臺(亞馬遜、阿里巴巴國際站等)、獨立站或社交媒體,實現企業與境外消費者/零售商的直接交易,核心是“去中間化、零售化”。
典型場景:
商家在Temu開設店鋪,美國消費者下單后,商品從深圳海外倉直接配送至買家家中。全程通過芒果店長ERP系統管理:自動抓取平臺訂單、同步庫存數據、生成物流面單,訂單處理時效壓縮至12小時,且賣家可通過系統后臺及時查看各SKU銷量統計數據,反向優化產品設計。
1. 重生產輕營銷:
工廠專注生產環節,依賴外貿公司對接海外客戶,缺乏自主品牌與終端消費者認知。例如,東莞3C代工廠長期為海外品牌貼牌生產,產品上無任何中國企業標識,營銷投入占比不足銷售額的5%。
2. 標準化批量生產:
按進口商需求批量生產,產品迭代周期長。如浙江紡織廠每年僅更新2-3款面料,難以快速響應市場潮流,設計靈感主要來自客戶提供的樣品,而非終端消費者數據。
3. 依賴線下渠道:
客戶開發高度依賴廣交會、香港禮品展等線下場景,疫情期間曾因展會停擺導致訂單驟降40%以上,缺乏線上獲客的備用方案。
1. 數字化工具的底層支撐:
跨境電商的高效運營高度依賴ERP系統,以芒果店長ERP為例:
2. 精準化選品運營:
基于芒果店長ERP的“數據選品”分析,賣家可實時監控目標市場趨勢。例如,通過“用戶搜索詞分析”發現日本消費者對“小型除濕機”的需求激增,某浙江賣家迅速調整產品線,開發符合當地電壓標準的迷你款除濕機,通過獨立站+亞馬遜日本站雙渠道銷售,首月銷量突破1萬臺。
受限于關稅壁壘(如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貿易保護政策(如美國實體清單限制),市場準入門檻高。例如,某傳統外貿企業向歐盟出口機械零件,需支付22%的反傾銷稅,導致利潤壓縮至不足10%。
享受政策利好,如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截至2024年已設立165個)提供出口退稅、跨境結算便利化;RCEP成員國間90%以上商品逐步零關稅,降低B2C零售進口成本。配合芒果店長ERP的“合規管理模塊”,賣家可自動生成符合各國要求的報關單、原產地證書,申報效率提升60%。
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時,ERP工具成為關鍵跳板:
從“賣產品”轉向“建生態”,芒果店長等工具助力企業實現本地化運營:
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全球貿易的“一體兩面”。前者以數字化工具為畫筆,在全球市場勾勒出碎片化、個性化的消費藍圖;后者則如同基石,支撐著大宗貿易的穩定運行。對于企業而言,理解兩者的核心差異,善用工具賦能,方能在“雙循環”格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增長曲線。
(來源:Jennifer玩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