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當亞馬遜賣家面臨庫容不足的問題時,需從開源(拓展庫容空間)和節流(優化庫存管理)兩個維度入手,系統性解決倉儲瓶頸。
以下為具體策略及實施路徑:
一、開源:拓展可用庫容
升級倉儲權限(最直接路徑)
·申請IPI分數豁免若IPI(庫存績效指標)低于400分導致庫容受限,可通過以下方式提升分數:
1.清理滯銷庫存:使用亞馬遜「Outlet Deal」促銷或「Create Removal Order」批量移除,避免長期倉儲費;
2.優化補貨策略:減少斷貨率(影響IPI),通過銷售預測工具(如Helium 10)精準補貨;
3.提高售出率:捆綁銷售(如「Buy One Get One」)、站外Deal(如Slickdeals)加速庫存周轉。
4.案例:某賣家通過清理滯銷SKU,IPI從380提升至420,額外獲得2000立方英尺庫容。
·付費擴容:申請額外倉儲空間
1.倉儲限制管理器:在賣家后臺「庫存→倉儲容量」中提交擴容申請,需支付「預留費用」(按立方英尺/月計算,約0.15?0.20/ft3),適合旺季臨時擴容。
2.注意事項:需預估擴容期間的銷售額是否覆蓋成本,避免虧損。
啟用海外倉中轉(降低對FBA依賴)
·模式選擇
o第三方海外倉:如谷倉、萬邑通等,支持一件代發(B2C)和FBA中轉(B2B),適合體積大、周轉慢的商品;
自建海外倉:僅限大賣家,需投入物流、倉儲、系統等資源,成本較高。
·操作流程
1.提前將部分庫存備貨至海外倉;
2.當FBA庫存預警時,通過海外倉補貨(通常3-5天完成);
3.配合亞馬遜「多渠道配送」(MCF)處理站外訂單。
·成本對比
優化包裝設計(提升空間利用率)
·案例:某家居品牌將產品包裝尺寸縮小15%,單箱裝載量從20件提升至25件,同等體積下庫容增加25%。
·工具推薦:使用「Packsize」包裝優化軟件,根據產品尺寸自動生成最小包裝方案。
二、節流:優化庫存管理
1. 精準預測需求(減少冗余庫存)
·數據驅動
歷史銷售分析:按周/月統計銷量、季節性波動(如Q4旺季);
競品監控:通過Keepa、Jungle Scout分析同類ASIN的銷量趨勢;
工具推薦:使用「Forecastly」預測未來30天銷量,誤差率<10%。
·安全庫存公式
安全庫存 = (日均銷量 × 補貨周期) + 緩沖量(通常為日均銷量的30%)
·示例:日均銷量100件,補貨周期15天,緩沖量30件 → 安全庫存=1800件。
2. 加速庫存周轉(降低持有成本)
·促銷清庫存
站內:Lightning Deal、Coupon、Prime折扣;
站外:DealNews、Reddit促銷版塊(需確保不違反亞馬遜政策)。
·案例:某賣家通過「7天秒殺+10% Coupon」組合促銷,滯銷SKU周轉率提升40%。
3. 庫存分級管理(差異化補貨)
·ABC分類法
4. 減少退貨率(降低無效庫存)
·優化Listing:提供詳細尺寸、材質說明,避免「貨不對板」退貨;
·強化質檢:對高退貨率SKU(如服裝類目)增加抽檢比例;
·案例:某服裝賣家通過添加「真人模特圖+尺碼表」,退貨率從18%降至12%。
三、綜合執行建議
1.短期(0-30天):
清理滯銷庫存(降價/移除);
申請倉儲限制管理器擴容;
啟用海外倉中轉。
2.中期(1-3個月):
優化包裝設計;
建立庫存分級管理體系;
提升IPI分數至450+(爭取長期庫容)。
3.長期(3-6個月):
布局多平臺(如沃爾瑪、Shopify)分散庫存壓力;
開發小體積、高客單價產品(提升單位庫容產出)。
通過以上策略,賣家可在不增加額外成本的前提下,將庫容利用率提升30%-50%,同時降低倉儲成本10%-20%。
(來源:小黃銀站外推廣)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