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ikTok和小紅書上,一群外國網友正掀起一股“中餐熱”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他們手持中式菜刀拍蒜、顛鍋翻炒的熟練程度,讓中國網友驚嘆“這簡直是‘老內’附體”。有趣的是,這股熱潮不僅讓鍋包肉、手搟油潑面等中式菜肴走紅,還意外帶火了一款中國制造的廚房小工具:不銹鋼漏勺。
當網友們在評論區討論“為什么你的油潑面不夠勁道”時,總會有人補充一句:“試試用中式漏勺撈面,瀝水更快,面條更彈”
(圖片來源于Fast Moss)
這款國內售價僅3元的普通廚具,在TikTok美區以6.97美元(約合人民幣51元)的價格月銷近萬單,被海外消費者稱為“打邊爐神器”,甚至有人感慨“沒有它,我的廚房就失去了靈魂”
這場文化輸出的起點,是一群海外網友在小紅書上交的“中餐作業”。他們嘗試制作鍋包肉、蒜蓉粉絲蝦等復雜菜品,并邀請中國網友打分。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款產品80%的訂單來自TikTok自然流量。沒有付費廣告的加持,用戶自發上傳的“沉浸式烹飪”視頻成為最佳帶貨素材:鏡頭里,熱油中翻騰的鍋包肉被漏勺輕巧撈起,金黃酥脆的視覺效果配上“滋滋”聲,瞬間點燃了觀眾的購買欲。
漏勺的走紅并非偶然。
近年來,中式鐵鍋、搗蒜器等廚具在亞馬遜持續熱銷,章丘鐵鍋甚至成為海外美食博主視頻中的“常客”。
(圖片來源于亞馬遜)
這背后既有“居家做飯”全球趨勢的推動(54%的美國人表示疫情后仍堅持在家烹飪),也折射出中國供應鏈的進化——從早期的貼牌代工,到如今憑借工藝創新打入高端市場。
這款不銹鋼漏勺采用食品級不銹鋼材質,經過精細拋光處理,既能高效過濾油沫,又能在火鍋、油炸等多種場景中靈活使用。有美國消費者在帶貨視頻中驚嘆:“這是我廚房里最聰明的投資,它讓烹飪變得更輕松有趣。”
在TikTok平臺,以#recipeoftheday(每日食譜)、#cooking(烹飪日常)、#food(美食時刻)、#chinese food(中華美味)為代表的飲食類標簽累計獲得超千億次瀏覽量,相關短視頻作品存量已突破千萬量級。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在算法推薦機制的助推下,全球美食創作者生態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從專業大廚到家庭料理愛好者,不同量級的烹飪內容生產者正持續為平臺注入活力。
這種跨文化的互動,讓中式廚具的獨特魅力逐漸被海外用戶認知。
歐美廚具市場已形成千億級規模,且增長勢頭強勁。
(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炊具市場規模為311.2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407.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5.52%。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一增長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疊加驅動:
1、中餐在海外的流行催生了對中式廚具的需求。
2、TikTok 等社交平臺成為中國廚具出海的核心渠道。
3、54% 的美國消費者在疫情后仍保持居家烹飪習慣,推動廚具需求持續增長。
海外用戶通過小紅書、TikTok學習中式烹飪,間接帶動廚具銷售。
例如,瑞士博主用鐵鍋制作鍋貼的視頻吸引超百萬觀看,推動中式鐵鍋在歐洲銷量增長20%。商家與美食博主合作測評、發布使用教程,已成為低成本獲客的核心策略。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近日,中國廚具品牌SUSTEAS推出的一款“帶手柄旋轉式奶酪刨絲器”在海外社交媒體引發關注,憑借創新功能設計與場景化演示,該產品單月創下86萬美元銷售額,累計銷售額突破1148萬美元。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區別于國內市場偏愛的劇情化軟植入,SUSTEAS采取“功能核爆式”內容策略,通過高密度產品演示直擊用戶需求。
其內容邏輯完全圍繞歐美消費者對“效率工具”的偏好展開——以產品實操替代情感鋪墊,用硬核功能演示取代場景故事。
典型案例來自TikTok美食達人Kim Pauckner發布的測評視頻:這條1分58秒的“純享版”內容,從機械結構拆解到奶酪刨絲、蔬菜切削等多場景實測,全程以特寫鏡頭強化工具的精密質感,結尾突顯“FLASH SALE”限時搶購標簽制造決策緊迫感。
(圖片來源于TikTok)
該視頻最終斬獲超2760萬次播放,直接驅動單品銷量突破2.7萬件,轉化效率令人矚目。
現在正值夏季,歐美露營文化催生戶外炊具需求,三合一柴火爐、便攜瀝水籃等產品搜索量飆升1300%,利潤空間可達國內批發價的20倍。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前正值政策紅利期(美國對華餐廚具關稅僅 3.4%)在歐美廚具市場這個萬億級賽道上,文化認同與消費升級的交匯處,正孕育著無數個待發掘的“小而美”機會。
當廚房變成文化交融的試驗場,那些承載著生活智慧的廚具,終將在異國他鄉的灶臺上,煮沸新的市場藍海。
END
(來源:發哥聊TikTok)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