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貿易逆差一直以來都是特朗普的一大“心結”,自稱“關稅人”的他在競選期間和任職期間都一再承諾,將通過禁止更多不公平貿易進口和重新修訂自貿協定來削減美國貿易赤字。他高喊“美國優先”,極力推行特朗普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甚至不惜發動關稅戰與世界為敵。然而,美國商務部3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貿易逆差飆升12.5%至6210億美元,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特朗普如此“殫精竭慮”,貿易逆差卻一再創下新高,其中究竟是哪里出了錯?
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3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貿易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和貿易逆差12年來首次在一年內全部創下新記錄。
據悉,2018年美國貿易總額增長8.19%至4.21萬億美元,這是美國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該國出口總額為1.66萬億美元,進口總額超過2.54萬億美元,均超過其在2014年創下的記錄。
?貿易逆差趨勢難改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商品貿易逆差猛增12.4%,“助力”2018年全年商品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8913億美元。
去年12月美國商品和服務出口下降1.9%,進口額增長2.1%達到2649億美元,推動了貿易逆差增至598億美元,這是自2008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以來最高的月度貿易逆差。而在根據通貨膨脹率調整后,12月美國商品貿易逆差激增10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916億美元。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Chris Rupkey表示:“盡管特朗普政府努力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但去年的貿易逆差還是出現了爆炸式增長,而且這種趨勢在2019年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經濟學家預計,即使華盛頓和北京達成一項貿易協議,美國出口仍將表現疲弱。
經濟咨詢公司Naroff Economic Advisors首席分析師Joel Naroff表示:“美國出口增長重現強勁仍需要時間,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像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那樣疲軟,那么今年會很難看到中國將如何大幅增加對美國產品的需求。”
?勞動力市場放緩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其他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有所放緩,不過就業增速目前仍足以推低失業率。ADP全美就業報告顯示,1月美國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加了30萬人,2月則增加了18.3萬人。
去年,美國政府宣布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北京方面則對價值11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包括大豆和其他商品)征收關稅來予以反擊。
而后為了解決持續8個月的貿易戰,特朗普推遲了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
但出于對美國可能對中國商品征收更多關稅的擔憂,部分美國企業囤積了大量進口商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加劇了去年美國貿易逆差的惡化。2018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增長11.6%,達到4192億美元這一歷史最高水平。
(圖為2018年美國與中國、歐盟、墨西哥以及加拿大之間的貿易差額)
美國還對進口鋼鐵、鋁、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征收了關稅。其帶來的結果是,以中國、墨西哥和德國為首的60個國家的進口在2018年達到了創紀錄水平,由于進口增長快于出口,美國對歐盟和墨西哥的商品貿易逆差都增長了10%以上。
事實上,根據美國媒體Newsmax最近報道的兩項研究,美國消費者可能要為“貿易戰”支付數十億美元的“賬單”。
一些貿易經濟學家在論文中談到,特朗普的關稅是自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s)以來最重要的貿易實驗,該法律在當時被指加劇了美國經濟大蕭條。他們還發現,特朗普征收關稅的初始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而這些主要將由美國消費者來買單。
也許有報道稱“中國正在為關稅戰買單”,但最近的這些文件卻表明情況并非如此。根據Mary Amiti、Stephen Redding和David Weinstein等經濟學家對進口價格數據的分析,幾乎所有關稅的成本都由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支付。
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無助于美國經濟。加征關稅等保護主義貨幣政策與其說是解決貿易逆差和其他經濟問題的長期解決方案,倒不如說是一種“緊急止血方法”,治標不治本。它們通常會以價格上漲和生產短缺的形式傷害消費者。隨著經濟萎縮,工人失業,這樣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隨著美國對進口商品的一再鉗制,這種情況最終可能導致貿易逆差擴大到災難性的水平。
為縮小貿易逆差,美國政府還尋求通過1.5萬億美元的減稅計劃(主要由政府借款來提供資金)來刺激經濟,這的確刺激了消費者和企業的支出,并幫助2018年美國進口商品總額提高到創紀錄的2.54萬億美元,但也加劇了貿易逆差的繼續擴大。
為了給減稅計劃提供資金,政府需要借入更多美元,其中一些為外國投資者。他們獲得美元的主要途徑是向美國人出售更多的商品和服務,這必然會擴大貿易逆差,許多經濟學家在特朗普簽署減稅法案時都曾預測過會出現這種效應。長期以來,許多經濟學家也一直警告稱,特朗普的減稅政策最終將加劇他發誓要減少的貿易逆差。
俄勒岡州里德學院(Reed College)經濟學家Kimberly Clausing表示:“所有國家在消費超過產出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貿易逆差。當我們借錢為減稅提供資金時,就像我們在《減稅和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2017年美國一項稅改法案)上所做的那樣,我們會讓這些失衡變得更糟。”
華盛頓美國制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主席Scott Paul表示:“或許特朗普現在會發現,‘推文治國’和‘獨自咆哮’并不能顯著縮小貿易逆差。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政策還幫助擴大了貿易逆差。”
減稅政策也使得聯邦預算赤字更加嚴重。特朗普作為總統候選人時也曾承諾要減少甚至是消除聯邦預算赤字。然而,美國財政部3月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聯邦預算赤字不斷擴大并可能在本財年突破1萬億美元。1月份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收入同比下降了9%。
許多經濟學家對預算赤字的擔憂雖然較前幾年有所減輕,但一些美聯儲官員和經濟學家警告說,聯邦政府借款額增長過快最終將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美國將為債務支付巨額利息,并將資金從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等社會安全網計劃中轉移出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H. Powell)在眾議院的一次聽證會上警告議員們,聯邦債務正走在一條“不可持續”的道路上。
其他一些全球經濟因素也解釋了去年美國貿易逆差擴大的原因,比如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元相對強勢。全球經濟的放緩降低了消費者對美國商品的需求。此外,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上的強勢雖使得美國消費者購買外國制造的商品更加便宜,但同時也讓外國消費者更難以購買美國制造的商品。
隨著貿易逆差再創新記錄,特朗普試圖通過貿易戰扭轉局面的想法已然宣告失敗。特朗普一味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會影響全球經濟發展,也會讓美國自身的經濟蒙受巨大損失。
(編譯/雨果網 陳小如)
【特別聲明】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editor@cif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