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雙十一僅剩1天時間了。去年,阿里巴巴在光棍節當天創下了1210億元的銷售記錄。據Oliver Wyman公司預測,2017年這一天的銷售額預計將創造1520億元的新高。
不過,Mintel公司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線上零售市場已將近達到頂峰。
到2017年底,中國B2C和C2C網上零售總額預計將達到6.4萬億元人民幣,2012年以來復合年增長率為37.9%,五年內增長近5倍。
其中,B2C電商零售額預計將占據2017年電商總銷售額的60%以上,而移動電商零售額預計占B2C零售總額的80%以上。
到2017年底,人均網上零售支出將占據人均零售總支出的45.7%;然而,預計2017年至2019年人均網上零售支出將保持穩定。
Mintel亞太研究總監Matthew Crabbem表示,中國市場的線上人均花費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水平,這其中有幾個原因。
“一個問題是,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在線購買體驗和服務,而不是產品。另一個問題是消費者已經在適應‘新的零售’;他們正在迎接電商購物與實體店購物之間的更大整合。”
“這意味著零售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也可能意味著市場整合的壓力更大,將引發更多的兼并、收購和戰略合作,”他解釋道。
中國的“新零售”體驗讓消費者從不同渠道購買不同的產品。Mintel 研究顯示,72%的家庭食品購物者喜歡在店內購物,而60%的消費者喜歡網購玩具、游戲、服裝和配飾。
除了含酒精飲料(實體店購物比例為61%)、藥品與保健品(實體店購物占57%)之外,在所有其他行業中,通過移動設備或電腦購物的人數超過實體店購物人數。
雖然實體店購買食品仍然占據主導地位,66%的消費者在實體店購買家用食品和飲料,自2016年以來網購食品飲料的消費者人數平均增長了3個百分點,其中近半人(49%)通過移動設備完成購物。
與2016年相比,手機網購在所有行業都有顯著增長。
Crabbem稱,新鮮和高檔食品的網購市場或許仍有發展空間,比如可以提高高收入階層的網購人數,但中國消費者的食品支出比例已接近頂點。
在線零售成功的主要驅動力是:65%的中國城市消費者稱在線產品更便宜,63%的人表示網上提供更多的選擇。超過一半(52%)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網上購物時能更快找到所需產品。
盡管消費者在實體店購物能享受到即時感受和娛樂體驗,但低成本、高便利性和更多選擇等因素促使消費者選擇網購。隨著電商零售平臺加大投資并與實體零售商合作,這些新的商業模式將為購物者創造理想的“新零售”體驗。但是,Crabbem稱,企業和品牌也面對著新的挑戰——電商和實體店的結合需要獨一無二,以便創造自己的定制體驗。
(編譯/雨果網 楊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