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德國的物流堵塞加劇,用于駁船運輸?shù)臏\水河運輸危機暴露出內陸供應路線的脆弱現(xiàn)狀,投資不足的鐵路系統(tǒng)無法承擔額外的運力,如今港口仍然堆滿貨物,使歐洲經(jīng)濟衰退隱患加重。
德國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上周公開發(fā)言表示,德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面臨極大挑戰(zhàn),工廠生產力漸顯低迷:
(來源:S&P Global/BME)
由于萊茵河水位降低,德國最大的煉油廠不得不削減其萊茵河工廠的產能,部分燃料和其他貨物的運輸也受到影響,可見這條關鍵的內陸運輸路線對工業(yè)和物流產生影響之巨大。
在德國,貨物主要使用卡車運輸,很大程度依賴于公路、鐵路和港口間的聯(lián)動,但德國的高速公路和橋梁因年久失修和投資不足等問題而日漸脆弱,德國的鐵路網(wǎng)絡也因人員短缺、投資不足和建筑施工而陷入困境,貨物運輸步履維艱。
德國煤炭進口商協(xié)會表示,德國今年準備進口3500萬噸煤炭,而2021年則為2700萬噸。如果萊茵河發(fā)生關閉航運的情況,現(xiàn)在的貨運列車不大可能彌補駁船運力缺失帶來的影響。列車的運載量遠少于駁船,產生的運輸成本也會更高。
除了在關鍵時刻加深萊茵河水位,Wissing和他的聯(lián)盟伙伴正在考慮擬定一項新條例,優(yōu)先進行煤炭和其他能源的鐵路運輸,放緩其他貨物的運輸,以鞏固和多樣化德國的能源供應,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與此同時,德國港口的船只不斷堆積。根據(jù)IFW基爾世界經(jīng)濟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目前有24艘集裝箱船在德國灣區(qū)等待通關。根據(jù)FourKites的數(shù)據(jù),德國不萊梅港和漢堡港的港口擁堵情況在過去幾個月持續(xù)攀升。漢堡港的船只停留時間比3月份高出近80%,不來梅港的停留時間比4月份高出近45%。此番港口擁堵對與亞洲的貿易也產生了顯著影響。
基爾貿易指標負責人Vincent Stamer表示,就目前情勢而言,歐洲貿易雖不至于崩潰,但要在短期內使供應鏈恢復正常,實屬不易。
(來源:歐洲電商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