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大都是與他人的矛盾,人類作為擁有強烈社交屬性的群居物種,這是必然的結果。
然而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上,大家有著截然不同的選擇,面對溝通也有著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慢條斯理,有的人一點就炸,有的人只講問題,有的人純粹發泄情緒。
如果你是奔著解決問題去的,“非暴力溝通”永遠是最好的選擇,無論問題在哪一方,你都一定要“好好說話”,除非只是為了發泄情緒,不為解決問題。
如果一方已經完全情緒化,根本不想同另一方好好說話,那得到的結果定是“一拍兩散”,因為大多數人做不到無條件包容他人。
做人做事,別慣著自己,也別慣壞了別人!
今天 Mike 用親身經歷的兩件事來說明這個道理!
一個是廣告媒介、一個是外貿客戶
01
一個廣告媒介的暴怒失控
大家都知道,Mike 的公眾號時不時會接一些第三方廣告,一來為讀者帶去一些有價值的知識,二來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需要你就關注,沒需要你就忽略,文章放在那里對大家也沒有任何影響,不必過分抵觸。
不過對此, Mike 也是本著負責任的原則,一向謹慎處置,無論是對廣告的甄別挑選,還是對第三方媒介的溝通,都倍加用心,怕挑選的東西對讀者沒有價值(接的大多是職場技能相關,從不接各種商城類、商品類),更怕傷害讀者的利益(盡量挑選對大家都有用的東西)。
如果不是這樣千挑萬選,百般拒絕,Mike 能天天接到廣告。
然而昨天一個合作有一段時間的媒介,突然就炸鍋了。
她首先怒斥我給她的價格同別人一樣,其次哭訴自己被領導劈頭蓋臉一頓罵,說她沒能力,居然和別人拿到的是一樣的價格,說我惡心,還說要去合作方揭發我這樣的行為(講真,我還要謝謝你能夠這么為我做宣傳,身正不怕影子斜)。
其實她拿到的價格同別人的確一樣,但他們是單次支付,而我對別人的要求是數期連定+一次性打款才會有優惠價(同她一樣的價格)。即便最初我沒有講,在后期談具體合作的時候我也會這么要求,主要就是為了規避內耗和內卷。
這和做生意是一樣的,我斷然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這個媒介明顯不是奔著解決問題來的,接連用了“呵呵” 、“惡心”以及其他一些在我看來精神打壓、極具挑釁、攻擊性的言辭,本想著解釋的我也瞬間失去了興趣,于是直接刪除了她。
因為她的無理已經磨光了我的耐性,讓我不想再繼續同她糾纏,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我這里,她并不是“不可或缺”、“非她不可”。
被刪除的她更是火冒三丈,追過來留言辱罵,甚至想給我打個電話罵一通,但我并沒有接,而是選擇拉黑。
其實如果她是奔著溝通、解決問題來的,好好說話,我也會好聲好語地解釋、并在價格上做出一些讓步,以鞏固彼此的合作關系,因為比起長期利益,我壓根兒不在乎那千八百塊的折扣,但我需要的是對方的尊重,哪怕內心不尊重,至少言辭上不要表現得極具攻擊性,否則我根本沒興趣繼續聊下去。
很明顯,她被領導罵,于是將一腔怒氣轉移到了我的身上,但不好意思,我不吃這套。
你可以失控一分鐘,但你不能全程失控!
或許在她看來,是她讓我賺了很多錢,我應該感恩戴德,趴在地上認真聆聽她的教誨,否則怎會有如此態度呢?
我又何嘗不是為了讓她提高業績婉拒了一個又一個的其他廣告媒介的邀請呢?很多高價急單我都沒接,生怕和她的業務有什么沖突。但我沒必要拿這些付出去跟她要求什么,也從來沒有這樣做過。因為我覺得沒必要,我認為這是維護合作關系應該做的,且必須付出的“利他成本”。
任何合作都是基于雙方利益的延續,是雙贏,我在賺錢,你也在賺錢,并不是任何一方的單方面施舍,只有認清這個道理,才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說話。
當你以合作相要挾或以惡劣態度交涉問題時,基本就已經主動結束了這場對話。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你必須學會尊重他人,而不是毫無頭腦地發泄情緒。
想要得到正面結果,一定需要雙方彼此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理智地梳理問題、表達意愿,才會促成有效溝通;如果只是單純希冀另一方的持續包容,自己卻持續沉浸在失控情緒里,無節制發泄情緒甚至“惡語傷人”,這場對話無疑會早早結束。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溝通,也可以選擇不溝通。人作為感性動物,首先看的一定是對方的態度。
當問題控訴方完全失控,對方卻堅持好好說話,根本無法贏得對方的尊重,一味地縱容反而會讓對方變本加厲!
反過來講,如果你是問題控訴方,想解決問題,一定要尊重對方,好好說話,才有機會繼續說話!
02
不過說來也怪,上周這個客戶再次發來郵件,要訂購兩個大柜的貨(此前只有一個小柜的量),并表示,他的貨量會逐漸增加,但需要時間,價格可以和 AAA不一樣,但希望得到一些優惠。
這的確是出乎我的意料,開年就吵架,吵完架就兩個大柜,這是被我刺激到了嗎?當然,我更相信他在去年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需求增大,他渴望變得更好。
可想而知,這個客戶本來就要提高訂貨量的,且最初也只是下單前的試探性壓價,拿對手得到的價格來找 Mike,并以后續合作相要挾,希冀拿到更好的價格,但萬萬沒想到 Mike 會這么“鋼”,結果鬧僵了,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回來繼續下單。
Mike 也不是得理不饒人的主兒,并沒有提及之前的不愉快,并以 USD 131 /PCS 的價格敲定了合作。
關于價格調整上,Mike 不想讓客戶一下子得到太大的折扣,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所以只是略微調整,價格浮動不能一下子太大。但主動在材質上做了一些調整,客戶也很滿意,關于點,大家也可以參考學習,既不讓價格讓步過分明顯,又能讓客戶滿意,延續訂單。
不過 Mike 還是擔心他像以前那么能作,所以已經在合作前同他講了,不希望以后再收到任何子虛烏有的客訴浪費彼此的時間和精力,傷害合作關系。
這個禮拜,定金已經收到了。
關于為何客戶會回來找我,我猜測有以下幾點:
01、我們的產品幾乎沒有出過任何質量問題。
02、由于是普貨,且不缺銷路,每次我都會提前生產,縮短交期,不會持續等待定金再開始生產。(定制產品或普貨銷路一樣有限的企業不提倡這么玩兒)
03、在彈簧、拉鏈、面料設計上,我們都有特殊的處理,能夠更加美觀、耐用。
04、在價值傳遞上,我有十足的信心讓他認為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對待每一個客戶,我都在用心在幫助他們發展,而不是賣東西這么簡單。
永遠要做個極具價值的人,這樣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和機會;也就不至于在別人對你信口雌黃、紅口白臉的時候,還要跪著認真聽!
03
不管你是誰,請好好說話
否則也別期待對方好好說話
職場也好,合作也罷,都是互惠互利的,不存在任何一方“恩典”另一方,遇到問題不要隨便耍性子,除非真的“沒你不行”!
當一個人或一件事對他人來說并非“不可或缺”的時候,如果根本就不是奔著解決問題來溝通的,而是一味地發泄情緒,對方壓根兒就沒必要同你浪費時間和精力,更不會有興趣去解釋。
如果你是尋求解決問題的人,不要單純指望對方能夠“大度”地耐心同你交流;不要試圖去挑戰別人的底線,一定要“好好說話”,這不僅僅是給對方一定解釋的機會,更是給自己一個解決問題、延續彼此利益的機會!
當你想要“暴力溝通”的時候,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的態度是否正確?”
——“我的言辭是否得當?”
——“對方憑什么忍受我、慣著我?”
——“這樣能否解決問題?”
當你遭受“暴力溝通”的時候,也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是我的問題嗎?”
——“他對我來說是不是真的不可或缺?”
——“我忍受她、慣著她,能不能解決問題?”
——“這樣解決問題會給我帶來什么好處/麻煩?”
不管你是誰,請好好說話,如果你不好好說話,也別期待對方好好說話!
(來源:Mike外貿說)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