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務部網站援引韓國《中央日報》7月9日的報道稱,相比三星電子的最新戰略智能手機機型Galaxy S5,中國顧客們更青睞小米、聯想、華為等國產品牌推出的最新產品。
在深圳的SK電訊部長蔡載炳(音,46歲)說:“中國有數百家手機制造商,最近幾年它們的品質有了很大提升”,“無論是性能還是設計,都絲毫不亞于三星,售價卻只有100多美元。”
韓國國內制造業界已陷入“中國恐怖(China-panic)”的漩渦。聯想、小米、華為等中國信息技術(IT)企業憑借高端產品和成熟的營銷手段,正逐漸撼動韓國企業費勁鑄造起來的“韓國制造”堡壘。與之前中國企業憑借廉價勞動力與價格競爭力攻占低端市場的情況大為不同。
相反,正遭遇“增長瓶頸”的韓國國內制造業界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企業不斷增長,漸漸追趕到自己鼻子下面。韓國制造業界的“國家代表”智能手機便是如此。三星和LG電子雖然以超高清(QHD)顯示屏為堡壘,穩穩占據著高端市場,但在爆發性增長的中低價普及型手機市場,中國企業正逐漸占了上風。
三星電子7月8日發表的第二季度暫定實際業績數據已經反映了這一現實。不僅如此,韓國造船產業今年上半年拿到的訂單業績也遠遠落后于中國,被擠到第二名。在鋼鐵、汽車產業上韓國也正在喪失比較優勢。預計未來2,3年在韓國與中國的技術差距事實上將消失的情況下,這成為決定韓國制造業命運的時期。KAIST經營研究生院教授張世鎮(音)表示“在電子、造船、機械等行業,中國追擊的速度正逐漸加快”,“更嚴重的問題在于,中國在航空宇宙、超級計算機、電動汽車等未來產業上的競爭力也超過了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委員林熙貞(音)警告“韓國政府與企業如果像現在一樣繼續驚慌失措不做出行動,很可能被成長為‘制造業超級大國’的中國和制造業逐漸恢復活力的日本甩在腦后”。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