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中國服裝產品低價銷往秘魯市場,致使當地相關行業受到重創的情況,秘魯國內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這是中國產品的傾銷行為,會打擊本國紡織業發展,為安撫服裝制造商必須對中國產品采取臨時關稅保護措施;另一方卻認為,目前斷定中國產品的傾銷行為還言之過早,同時也應考慮到采取保護關稅后對國內進口商的影響,如若不全面考慮而冒然決斷,很容易引發中秘兩國的貿易糾紛,最終還是不利于本國市場的發展。
雨果網從秘魯《商報》8月10日的報道中獲悉,2012年,秘魯國家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局(INDECOPI)對中國服裝和配飾產品自主發起反傾銷調查。近日,有關人士指出,烏馬拉總統此前在參觀該國馬伽拉(Gamarra)服裝批發市場時,對秘魯服裝生產商曾做出過鄭重承諾,稱政府將幫助該國紡織服裝業正面競爭對抗來自中國服裝產品的不公平競爭。
據秘魯政府部門數據顯示,由于受到中國服裝產品的不公平競爭,秘魯國內至少30%的服裝生產商已經被迫成為中國產品進口商,14000家秘魯相關企業有被中國產品排擠出國內市場的危險。
不過,該國的有關專家表示,為了安撫國內棉農,去年INDECOPI希望對美國棉花征收反補貼稅,但這必將造成國內紡織服裝業成本的上升。同樣是為了安撫國內服裝制造商,INDECOPI又意圖對中國服裝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盡管這一做法似乎是為了制裁中國產品非人為抬高價格,但卻違反了秘魯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體現的自由貿易原則,也公然違背了WTO的相關協議和承諾。
秘魯外貿協會(COMEX)認為,如果調查機構一旦做出傾銷裁決,將會抬高整個服裝市場的價格。同時,如果最終采取反傾銷措施,唯一改變的事實是秘魯進口商利潤將大幅下降,因為在進口中國某些服裝產品中,秘魯進口商的利潤率曾高達400%。
除此之外,一旦采取反傾銷措施,必然會嚴重傷害到中秘之間的貿易合作關系。同時,中國是秘魯很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一旦發生貿易糾紛,中方如若強硬對抗,勢必兩敗俱傷。
另外,秘魯工業協會(SNI)紡織委員會主席Felipe也指出,該協會并不尋求貿易保護主義,但事實是價格過低的中國服裝產品大量涌入秘魯市場,因此希望海關加強監督管理,同時也希望中方能給予一定的解釋說明,畢竟上述情況正嚴重影響著秘魯國家紡織業的發展。
雨果網了解到,秘魯INDECOPI于今年7月17日發布了有關中國服裝和配飾產品反傾銷的關鍵事實報告,不顧中方和秘魯進口商的反對,認定中國輸秘魯服裝產品存在傾銷并對其國內相關產業造成損害。
小編認為,在重商主義的情況下,公眾利益往往只是保護個人私利的幌子,秘魯INDECOPI采取臨時措施明著是制約中國產品,保護本國經濟發展,而實際上卻是秘魯的服裝生產商將消費者作為滿足其自身發展的養分而已。(編輯: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