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17年。總部設在首都柏林。通過有關方面的共同協作,為了公眾的利益,制定和發布德國標準及其他標準化工作成果并促進其應用,以有助于經濟、技術、科學、管理和公共事務方面的合理化、質量保證、安全和相互理解。
歷史背景:
DIN最初為德國工業標準(Deutschen Industrie-Normen;DI-Norm)之略稱。 l975年 DNA改名為德國標準化學會(DIN)后, DIN遂成"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V."之縮寫,同時仍作為德國標準(Deutschen Normen)的代號,但已失去了原來的含意。
貢獻:
1918年 3月,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制定發布了第一個德國工業標準(DI-Norm l錐形銷)。DIN制定的標準幾乎已經涉及建筑工程、采礦、冶金、化工、電工、安全技術、環境保護、衛生、消防、運輸、家政等各個領域。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發布了 2.5萬個標準,每年大約制定 1 500個標準。其中80%以上已為歐洲各國所采用。
DIN于 1951年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由DIN/VDE聯合組成的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代表德國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DIN還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和歐洲電信標準學會(ETSI)的積極參加國, 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79年,中國標準化協會與德國標準化學會代表團進行了互訪, 并簽訂了雙邊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