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渤航近期與諸多電商大賣以及多年從事東南亞電商的從業者進行了多場交流會,從他們那里分析得知,2021年東南亞市場電商平臺發展正在悄然的從“流量紅利期”轉向“產品紅利期”。
1.賣家行為來看:
大面積放棄店群全品類鋪貨模式,轉戰精品品牌垂直類目,Mall店數量急速增加,品牌意識不斷增強。
2.服務商市場來看:
現在大家對東南亞海外資源的方向也從“開店-測評-頭程物流-海外倉-回款”逐漸的增加了“海外公司注冊-海外商標-海外合規-退稅-離岸賬戶-本土Mall”等需求。
3.產品供應關系來看:
供應端也從1688等線上搬運采購逐步變成了產業帶深度合作。
4.平臺角度來看:
Mall店不斷在扶持,店群在封殺,之前招商平臺合作的更多是培訓機構鼓勵多開店,現在更多的是深入產業帶動員生產企業主成為垂直類目KA賣家。
以上幾個維度的變化主要原因就是平臺發展階段進階、賣家競爭壓力增大、消費者需求升級等市場必然因素驅動下的一次市場轉型。
平臺在進入一個新興市場時期,平臺資本的助力,在訪問流量中新用戶不斷增加,用戶平均消費額不斷增加,而此時平臺供應端的供應能力的增長低于用戶需求數量的增長,造成了短期的供不應求,從而出現了短期的流量紅利期。
造成主要的市場現象:
1、平臺方在賣家端推廣為了快速豐富產品類目和滿足數量的情況,借用于培訓機構,KPI在很大程度有所提升;
2、在平臺方默認下,店群搬貨變成了最快達到賣家和平臺目的方式,所以店群充斥;
3、不管是跨境還是本土無貨源模式的店群都迎來了高光時刻。
購物的底層邏輯就是滿足用戶對特定產品使用的需求,亞馬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商平臺之一,是典型的以產品為中心的平臺。滿足用戶對產品功能、審美、質量、性價比等方面的需求。優勝劣汰的時候,產品為中心會快速驅逐流量紅利期的弊端產物,所以才有了上述的平臺對Mall店不斷在扶持,店群在封殺,招商轉向深入產業帶動生產企業主成為垂直類目KA賣家。
這樣的轉型基本成為每個良性平臺發展的必然過程,因為在流量紅利期,比如用戶想買一個“好的杯子”,平臺上會出現出于各種目的而經營杯子的商家,價格一個比一個低,雖說平臺保障了買家不滿意包退的權益,但是依然很難滿足用戶“想買一個好杯子”的購物目的,所以為了滿足日益更新的用戶需求,逼得平臺開始重視產品性價比和提高對賣家供應能力的要求。
1、以產品為中心:
重視產品在功能、審美、知識產權、價格等方面優化能力的成長;差異化競爭,提升自身產品在產品本身的優勢;
2、品牌化的嘗試:
品牌溢價,最終會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可以從品牌代運營和自建單品品牌開始嘗試(小賣家如何低成本走品牌路線,后期會有專門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3、精細化垂直運營:
不僅僅是在類目上,還有在站點選擇上,深挖用戶需求和培育市場,精細化深耕;
4、重視海外合規:
知識產權、產品認證、海外稅務、回款、店鋪歸屬安全等問題的合規處理;可以找更多的服務商處理。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一個趨勢:東南亞市場本土店的優勢正越來越顯著,海外倉+本土店的打法將是未來決勝市場的關鍵。
1店鋪售賣商品種類限制少
跨境店在開設店鋪的時候就有類目上的限制,由于各個國家的海關管控因素不同,對于跨境店鋪的禁售類目也不同。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產品限制,因此商家想賣的產品需要先參考下不同國家的違禁物品,再選擇銷售,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變得可選性有限。
本土店卻是可以上架禁售商品的類目,本土店開放的是全類目自由上架的(海關能通過的即可上架),如食品、敏感商品等。因此本土店相對于跨境店在商品類目方面是有很大的競爭優勢,更多的商品種類是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當地買家。
2傭金和費率較低
以Shopee為例:跨境店要收取5%-6%的傭金+2%的交易手續費,本土店平臺傭金低至0%,需要收取2%的交易手續費,在費率的方面上本土店還是相當優惠的。
3商品排名優先
還是以Shopee平臺為例,當買家任何搜索一個關鍵詞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在相同條件的情況下,Shopee會優先展示本土店。Shopee對本土店是有流量扶持的,而且消費者也更趨向于選擇本土店下單,因為本土店相對他們來說會更有保障,跨境店在這個層次上是比本土店更弱的。
但是海外賣家選擇本土店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物流、倉儲、回款操作不好很容易封店。此時一家專業的、安全的、全方面服務的供應鏈服務商將是您至關重要的選擇!安渤航供應鏈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歡迎咨詢,為您保駕護航!
(編輯:江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