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我們都沒有想過會做起跨境電商
那些年,我們完全不知道知識產權是個啥玩意
那些年,我們以為從電視上看到的反傾銷,377調查是我們八輩子打不著的事情
然而,就當我們跨進電商這個門,一切都近了
以往我們了解的侵權投訴玩法,一般是在平臺上發起投訴,最多也就是律所去法院提起訴訟,然而高級的玩法是美國的337調查
下面的3起337調查案件也是近幾個月發生的案件
▼其中部分被告是跨境電商的億級大賣
第一起調查:Sponge or Foam Products海綿產品
(337調查海綿案件截圖)
(專利D901,724)
(亞馬遜平臺產品截圖)
第二起調查:Electronic Shavers and Component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電子剃須刀及其組件和配件
(337調查剃須刀案件截圖)
(專利8,726,528)
(原告公司產品截圖)
第三起調查:Batteries And Product Containing Same電池和包含其產品
(337調查電池案件截圖)
(專利D579,868)
(侵權產品截圖)
何為337調查?
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簡稱337條款),對美國出口過程中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調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關于337條款的適用范圍,絕大部分是涉及知識產權的侵害案件。
337調查的主要程序:
1、立案
ITC通常在收到申訴后的30天內決定是否立案,一旦確認立案,將發布公告并向被告發送申訴書和公告副本。
立案后的45天內將會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通常案件設定在1年內作出終裁。
2、應訴
ITC發布啟動調查公告起20天內為應訴時間,應訴方以書面方式應訴。
3、披露
披露程序是各當事方獲得信息、收集證據的過程,披露方式包括書面證詞、書面質詢、出示書證、請求承認等。由于此類調查的時間比較緊,如果調查過程為1年,整個披露程序必須在5個月內完成。對于不按要求提供信息的,ITC可給予制裁。
4、聽證
披露階段結束后的1個月為聽證準備階段,聽證會可持續1天~幾個星期。
5、裁決
聽證會后,各方最多有1個月的時間準備供行政法官裁決時考慮的證據和材料。行政法官約在60天內作出初步裁定后上報ITC。
各方可以就行政法官的裁決提出申訴,請求ITC進行復審。對于最終裁定的上訴由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負責審理,各方必須在作出最終裁定60日內提出上訴。
遭遇337調查會有什么嚴重后果?
1.有限排除令
即禁止申請書中被列名的外國侵權企業的侵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2.普遍排除令
即不分來源地禁止所有同類侵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3.停止令
即要求侵權企業停止侵權行為,包括停止侵權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庫存、宣傳、廣告等行為。任何違反停止令的企業將會收到每天高達10萬美元的罰款,或被收取所涉商品當日銷售價值的兩倍罰金,兩者中取高者。
4.沒收令
這個主要是針對再次將曾被發布過排除令的某一產品輸往美國的相關企業。根據該沒收令,美國海關可以沒收所有試圖出口到美市場的侵權產品。
救濟措施沒有確定的有效期,除非ITC認為侵權情形已不存在,否則排除令和停止令將在涉案知識產權有效期內一直執行。
遇到337調查應帶如何處理?
(下方建議來源葉麗娟:《美國新型貿易壁壘及其應對策略》)
1.權衡得失 ,及時行動
一旦被卷入“337 條款”調查 ,中國企業首先應決定是否作出答辯或應訴。通過分析答辯的成本費用和出口產品的價值 ,評估拒絕答辯的后果。若被訴產品的價值不高,增長的空間也有限 ,就不值得在應訴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及金錢了。
2.有的放矢 ,選擇最佳應對措施
A)可以辯稱自己的產品沒有侵犯對方的專利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可以有一項或多項技術權項。只有當相關產品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書中所記載的權項相同或等同時 ,才可以判定侵權成立。
B)可以積極申請宣告對方的專利權無效。2003年3月 ,被稱為中國機電產品“337 條款”第一案針對溫州萬盛和華美利兩家公司發起的漏電保護插座的調查中 ,兩家公司就是對起訴方美國 Leviton 公司專利本身的瑕疵和專利年限等問題進行了有力反駁,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3.選聘有經驗、高素質的中美兩國律師是勝訴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律師費經常是相關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案件支出費用的主要構成部分 ,雖然代價昂貴 ,但可以提高勝訴的幾率。
4.打“組合拳”,聯合出擊
由于“337 調查”往往針對同類產品 ,其判定結果必然對與該產品相關的整個行業都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如果由行業協會牽頭 ,多家企業聯手進行抗爭 ,一方面可以降低每個企業的應訴成本、分散風險以及避免被對手各個擊破 ,同時也會產生規模效應 ,增大勝訴的可能性。
適當的條件和機會下選擇和解
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如果中國應訴方選擇出席ITC的庭審為自身辯護,是有很多機會獲得高效、有利的結果。在大約60%的非缺席中國應訴方中,超過35%的中國公司通過了協商達成和解,而有略超過10%的中國公司協商得到“同意令”,即同意停止進口被指控商品以避免它們的顧客受到任何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非缺席的中國應訴方中,有15%基于案情事實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此外,在超過30%的案件中,申訴方因各種原因在沒有完成訴訟的情況下撤回了申訴狀。事實證明,在選擇出席審訊為自身辯護的中國應訴方中,只有5%被判違規而遭受排除令。
而2010-2019年,ITC共發起“337調查”491起。其中,中國企業涉及案件為169起。
僅在2019年,ITC共發起“337調查”47起,中國企業便涉案27起,占當年全部調查案件量的57.45%。并且,在此47起調查中,有41起(87.23%)案件的提訴理由是專利侵權。對于電商賣家來說,這早已不是幾年前的跨境電商,想長期運營國際市場,增加知識產權的投入必不可少。
中國經過近幾十年的厚積薄發,已經從傳統的代加工工廠開始轉型為自主創新,更多的品牌出海勢必會觸碰到美帝的利益。
尤其是今年疫情,中美貿易逆差今年進一步擴大,根據統計,1-12月,中美兩國貿易額為5867.21 億美元,同比增長8.3%。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為4518.13億美元,同比增長7.9%;自美國進口為1349.08億美元,同比增長9.8%。
美帝一定會繼續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借口打擊中國企業的發展,最為直接表現就是貿易戰、增加關稅、知識產權打擊等等。對于中國出口企業來說,2021年又將會風起云涌的一年。
(來源:聚德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聚德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