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接到一個商家的咨詢,他問我:導師,我現在臺灣站點一年能做300萬臺幣,我現在想開新店,你覺得找shopee代運營商怎么樣?我算了算300萬臺幣,內心有點小疑惑:一年300萬臺幣折合人民幣70萬不算少,你自己應該運營也懂,就算不懂做到這樣應該也是有團隊,為什么會想到要來找服務商呢?
他之后告訴我,原來我才知道他們以做店群模式,夫妻創業,請了兩個小弟打包發貨,產品是上新軟件直接鋪貨為主,利潤很低,主要是走量(估摸著這個是shopee大多數商家的現狀)現在想改變模式。他相信東南亞電商未來的發展,也知道未來精細化運營是平臺的核心。
確實,我之前跟不少商家也聊過這個事情,你們覺得shopee店群模式還能做多久?你們覺得shopee在什么時候會走品牌路線?
我說說現在開店跟以前的區別你們就知道了,以前跨境賣家開新店(這里說的新店是指已經有了蝦皮店鋪的賣家,再次申請開新店)的要求是:店鋪上滿200個SKU,出五單,就可以找運營經理開下一個店鋪。
一套資料,每個站點可以開3個店,7個站點,一共可以開21個店鋪。現在是如果你做全類目的店鋪一個執照對應一個站點只能開一家,如果你是做垂直類目,一個站點對應可以開3家。
首先我們要清楚蝦皮這樣做做的目的是什么:
開店的數量減少,賣家就會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現有的店鋪上,也就是蝦皮想讓賣家專心打理好現有的店鋪,做精細化運營。
精細化運營就不是簡單的鋪貨而已了,要結合平臺的活動,充分運用后臺運營工具來運營整個店鋪,不是盲目鋪貨了,從2019年下半年,蝦皮推出了直播、feed、加購優惠、店鋪裝修等等眾多運營工具,這些運營工具不是給鋪貨大佬用的,是給做精細化運營的賣家用的,結合現在開新店的規則變化,蝦皮的意圖就更加明顯了。
所以如果shopee蝦皮是你業務重點的一塊,是你長期發展的事業適應平臺發展才是硬道理。當前你做店群可以,但是至少需要1-2個店鋪在平臺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才能保證未來不被淘汰。那精細化的團隊操作就成為了必然,找到專業靠譜的shopee代運營服務商也是發展必經之路,無非就是你是今年轉型還是明年轉型。
(來源公眾號:速賣通大師)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