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東南亞Shopee平臺的大促,我在前幾天都提醒過大家。從昨天到現在,很多蝦皮中小賣家都陸續爆單了,即使平常每天只有幾個訂單的賣家,今天早上也會有3-5倍的增長。
如果你還認為蝦皮只有訂單,沒多少利潤,只能說是沒深入了解shopee平臺。蝦皮大賣基本維持在20%左右的利潤,只要你經歷過某寶早幾年的行情,現在的Shopee就類似2010 - 2013年的淘寶,這是風口的典型特征。
我們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如圖:
我們去年的GDP增長是6.5%,大的概念我不去解釋。電商發展速度已經是下滑趨勢,所以你會發現,今年很多某寶賣家集體轉型跨境。
但這種情況在東南亞地區正好相反,如圖:
有幾個已經超越我們,并且是不斷的上升趨勢,他們移動互聯網使用人數在急劇增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身發展局限的現實矛盾,是他們現階段的基本矛盾。
用大白話說:他們先急需質優價廉的中國制造。
大的數據和環境是想告訴大家,一個新興的藍海市場就在東南亞,機遇和風險并存。
Shopee平臺定位于東南亞新興市場,全年大促有三個:9.9;11.11;12.12和圣誕。小促更是接連不斷,加上這些地區的消費力還是偏低。所以平臺的買家對折扣,包郵字樣是非常歡迎的。
一些人的蝦皮店鋪開了幾個月了,還沒什么訂單,大部分是純粹去鋪貨了。殊不知,蝦皮不是光鋪貨就能做起來的,這里看兩個蝦皮馬來店鋪,如圖:
我們再看一名馬來西亞本土賣家,如圖:
這名馬來西亞賣家開店時間和中國賣家差不多,僅僅5個月的時間
1.評價數:8325
2.粉絲數:4959
3.商品數:148
產品數量比中國賣家少,但評價數,粉絲數是中國賣家的好幾倍。
平臺上這樣的賣家有很多,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別人不鋪貨,產品數量比你少,但是粉絲數,銷量都比你多,這就是精細化運營的功力。
這是東南亞shopee精細化運營的一篇文章。最后,附上一名開店4天的蝦皮賣家,如圖:
沒出單的你,是不是感到慚愧。這既不需要背景,也不需要學歷,甚至連經驗都不需要,要的就是你堅持上新的執行力。(來源: 跨境電商人成長日記)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