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下城區跨貿小鎮的大樓里,電商們的線下店鋪如往常一般開門營業,精致的貨架上擺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擁有跨境電商、金融、科技、孵化、第三方服務的跨貿小鎮(核心區之一是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主打的是產城融合。
然而,在這表面的平靜背后,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正在發生著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
4月8日,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正式實施,同時發布的還有《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雖然4月15日發布的第二批正面清單對所列商品進行了擴容,但是新政對于一些熱門商品所提出的通關要求依然讓企業們大感棘手。
針對這一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喆,她認為新政的出臺確實對跨境電商提出了新的課題,而跨貿小鎮產城融合的發展規劃,恰恰為新政下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多一種思路。
正面清單急需細則出臺
《21世紀》:你認為新政對園區里的企業有什么影響?
張喆:我們園區是2013年7月8日開園,2014年4月1日,在杭州海關和杭州檢驗檢疫局的業務指導和支持下,成功實現了跨境零售進口直郵第一單。目前園區兼有跨境進口和出口業務,進口則以直郵為主。
這次新政主要還是對稅制進行了規范,正面清單則對品種做了一個限制和明確。
新政前,跨境零售進口產品按個人物品征收行郵稅,新政后,按一般貿易的70%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關稅暫設為零,并取消了原適用行郵稅時50元的免征額。政策調整后,稅負變化對不同產品影響不同。
比如,對單價較低的產品,如普通進口零食等,以前若購買499元,適用的行郵稅率為10%,所以應納稅額低于50元可以免征行郵稅,因此實際稅負為0。新政后,則需要按11.9%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同時,對一些單價較高的產品,以前則可能需要按一般貿易全額繳納增值稅,現在反而打7折,稅負更低。
目前,從企業的反應來看,雖然稅改力度比較大,但他們對跨境零售進口稅改是有一定預期的,很多企業早已認識到免稅的羹吃不長,但另一方面正面清單的發布還是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震動。有些企業也能理解政策的出發點,但清單品類的限制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以前很多商品現在不能做了,以前簽定的銷售合同不能完整履行,確實有難處。
《21世紀》:如果使用正面清單,會不會加大政府的監管難度?
張喆:原來很多企業選擇進入跨境電商領域,其實不單純因為免稅,還因為效率,比如很多產品按照一般貿易形式進來,需要辦理相關許可和認證的時間較長,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只要產品符合跨境電商相關規定,或者說不在負面清單,就可以進來。但是新政是根據正面清單來操作,運行的思路是不同的。同時,為了保證跨境零售進口產品的安全性,新政對涉及許可的商品,提高了要求。
其實,即使在正面清單已列明的目錄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涉及的內容也是相當復雜的,一方面對商品歸類需要一定的專業水準,另一方面,同一大類的產品也可能因成份不同,適用不同的規則。以寵物糧食為例,狗糧雖然在正面清單中,但在具體操作中,可能因為主要成份是牛肉、禽類或者魚類予以區別對待(主要是考慮牛、禽類成份是否來自疫區,是否需要辦理進口飼料許可證等)。因此,監管部門工作量也很大,但企業有時也會因為清單產品的具體細節感到迷茫。
《21世紀》:現在很多企業呼吁出臺正面清單的配套細則,你怎么看?
張喆:對,這也是企業呼聲比較高的。對同樣的商品描述,有時候大家理解是不一樣的,這就可能造成操作難度,對企業和監管部門來說都不容易。
直郵模式在操作上有更靈活的空間
《21世紀》:新政之后,企業說保稅方式辦證非常難,是否會更多地轉向直郵的方式?
張喆:相比之下,直郵不需要通關單,通關單的影響確實很大,因為需要通關單的商品都是熱門商品。其實在最嚴格的情況下,兩種方式差不多,只是直郵在操作上有些靈活的空間。
跨境電商有兩個優勢。一個是程序上便利,另一個是稅收方面的優勢,雖然稅收現在比以前少了一些優勢,但還是比一般貿易有優勢。
《21世紀》:現在這種情況下,園區管理層會做些什么?
張喆:我們也開過一些交流座談,聽聽企業的意見,也和有關監管部門商量給企業進行輔導,涉及到剛才說到的細節性問題,還是要高層的政策出臺。另外,園區作為跨貿小鎮的核心部分,大力探索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也是希望跨境電商能在做好線上的同時,做一些online to offline的嘗試,不僅僅是跨境零售進口商品的O2O,也做一些跨境文化、旅游、生活方式的O2O,在通過跨境電商這一渠道豐富物質供給的同時,推介和引進一些文化、精神層面的跨境視角,希望跨境電商在小鎮的發展既能跨境,也要跨界,在融合中尋求創新。
新政的出臺對跨境電商產生了不小的沖擊,但我們園區以直郵為主,加上跨貿小鎮產城融合的基礎,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新政所造成的沖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