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跨通社
作者:李一鐘
1、被人冒名詐騙
跨境電商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連接全球消費者和商品的重要橋梁,更是外貿事業增長的新動能。然而,卻有部分不法分子披著跨境電商的外皮行詐騙之事。
為了增強自身的可信度,這些不法分子甚至“狐假虎威”,冒用知名跨境電商的名號以獲取受害人的信任。對此,華東大賣遨森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深有體會。日前,遨森電商發布了一份緊急聲明,針對近期發生的冒名詐騙事件進行公開澄清,并提醒廣大消費者和合作伙伴提高警惕,避免遭受經濟損失。
發布聲明 圖源:跨境電商Aosom公眾號
具體說來,遨森電商作為國內領先的跨境電商平臺之一,憑借其優質的商品和卓越的服務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然而,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遨森電商的名義,通過虛假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發布虛假信息,誘導消費者進行交易,騙取錢財。
此前,深圳大賣通拓科技也遇過這種情況,還不止一次。今年一月份,剛剛解決完旗下沃爾瑪店鋪收款賬戶被篡改一案的通拓科技就緊急發布了一則嚴正聲明,稱接到相關人士的舉報,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名稱并偽造公章,以為人們提供店鋪開店運營等培訓為由實施詐騙。
被冒用名稱實施詐騙 圖源:通拓科技公眾號
2、冒名詐騙事件頻發
老實說,假冒知名跨境品牌名號實施詐騙的套路早就不是什么新鮮手段了,但防不勝防,這股不良風氣甚至已經蔓延至跨境電商相關領域,比如貨代圈。
今年五月初,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老牌貨代企業就發布聲明,稱自從2023年9月份以來就接到過多次舉報,有不法分子假借其公司名字實施跨境電商開店托管代運營騙局,受害者人數眾多。而在美國芝加哥,一位名為Aivaras Zigmantas的中年男子遭到芝加哥聯邦法院的起訴,指控其冒充承運商代理人在州際運輸的過程中竊取了高達950萬美元的貨物。
假冒貨代盜竊貨物 圖源:Justice
以上所舉的例子只是眾多案例之中的寥寥幾個。其實像這樣的騙術,大家只要稍作思考便能看破其中端倪。或許在賺快錢心理的驅動下,往往就忽視了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最終釀成被騙的局面。
對于這些詐騙亂象,勢必要采取零容忍的態度,無論是平臺還是市場主體都要有所作為,這也是為了跨境電商行業的長遠發展考慮。當前,我國外貿事業正發展得蒸蒸日上,就廣東省而言,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前5個月,廣東外貿進出口3.5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6%。
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表 圖源:海關總署廣東分署
通常來說,詐騙案件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有意在跨境電商領域闖一番事業的普通人,倘若相關部門不出手整頓跨境電商亂象,那么人們對外貿事業的發展又何來信心?又怎么會有人愿意投身跨境電商事業中去?推動外貿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更無從談起。
不可否認的是,跨境電商行業的繁榮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便利,但同時也伴隨著詐騙風險的增加。作為電商從業者,應當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仔細甄別各類信息真偽,要時刻謹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