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9 14:19
跨境電商發展至今也就短短十來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各種服務層出不窮,物流渠道也越來越豐富,可供選擇的渠道越來越多。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自發貨小包的發展歷程。
別無選擇
在2011年之前,國內的賣家的物流選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是以中郵為主,在華南地區多了個選擇-香港小包。在那個年代,賣家不多,物流企業也不多,能夠開發的渠道也有限,賣家只能是有什么渠道用什么渠道。
外郵興盛
2012年到2016之間,賣家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平臺規則也出臺了一些關于物流的限制等,在這期間中國的電子產品類在國外市場開始火爆起來,由于中郵渠道接收的貨物屬性低,不能走帶電的電子產品類,還有其他一些敏感類渠道。因此,在此期間,國外的郵政渠道被逐漸引進到國內市場,也越來越多外國郵政企業在國內尋找代理人。從歐洲的郵政到東南亞的郵政,競爭異常激烈,物流渠道也是五花八門。成熟不成熟的郵政渠道都在市場上活躍,導致很多賣家在當時因為物流問題死掉了不少賬號。
專業定制
2017后,中郵開始漲價,歐美國家也對四類五類郵政渠道的限制。再經過前面市場拼殺后,留下來的性價比高的一些外郵渠道在市場上已經成熟了。平臺規則的限制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定制化專線小包類開始活躍起來。各種產品專線,目的國專線等在市場上風靡起來。
所以到目前為止,小包可以說是跟著跨境賣家是一起成長的,小包也成就了跨境賣家。
專線小包不同于郵政類小包,在于它不通過郵政渠道進行流轉,是物流公司整合空運、清關、尾端快遞等資源開發的渠道。所以一個專線的優劣取決于開發的物流公司對資源的把控。
(來源:K哥聊出海)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