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zada作為國內電商巨頭阿里花重金投資的跨境零售平臺,商家入駐時也是分本土入駐和中國商家跨境入駐,想要弄清兩者區別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這兩者概念上的不同。
1
本土店與跨境店介紹
什么是本土店
以東南亞本土電商平臺Lazada為例來介紹,Lazada在東南亞地區設置的站點有6個,分別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本土店就是指以這六個國家的公民個人身份信息或者是當地公司注冊開通的賣家賬號。
什么是跨境店
跨境店,以中國電商賣家為例,如果中國賣家用中國公司信息在Lazada注冊了賬號,且一注冊便是六個站點全開,這位賣家開通的店鋪就是“跨境店鋪”。
說到底,判定Lazada注冊店鋪是本土還是跨境,主要依據注冊信息是東南亞各國當地信息還是海外信息。
其實本土店不一定都是東南亞本地人經營的,因為很多華僑同胞也會事先獲得東南亞當地信息,然后再注冊他們自己的Lazada本土店。
2
本土店與跨境店區別
考慮到東南亞電商市場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賣家開始想方設法,希望能做跨境的同時,也能夠涉足“本土電商業務”,那么在Lazada上做跨境店與本土店究竟有何區別呢?
購物體驗區別
顧客即上帝,選擇去東南亞做電商,要想未來發展之路一番風順就不得不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從Lazada平臺本土店和跨境店用戶購物體驗上看,兩者之間優劣勢明顯。
排名優勢:首先從平臺消費者在搜索欄中搜索商品開始,消費者眼前最先顯示出的商品都是按本土店優先順序排名的。
物流優勢:其次便是物流時效和售后服務,本土店在當地有自己貨源地,選擇本土店商品的消費者能在短時間內收到商品,而跨境店的貨源一般都在國內,把貨物運過去需要很長一段周期,物流時效上不占據優勢。
售后優勢:本土店鋪若商品質量有問題,也能得到及時解決,而跨境店則很難保證能完全保障消費者利益。正是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導致跨境賣家與本土賣家之間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競爭差距。
入駐材料區別
如果以本地企業想要入駐Lazada,則需要提供企業執照+對公P卡,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企業執照只能開一個點,如果是本地個人想要入駐Lazada,則需要提供身份證+銀行卡。
若是國內企業想在Lazada開本土店,則需要在當地注冊公司,獲取企業執照,然后進行相應的步驟入駐,如果是國內個人想要入駐Lazada開本土店,則需要提供個人護照和當地銀行卡。
如果是以跨境店形式入駐Lazada,則需要提供企業營業執照和企業支付寶賬號,這里一個營業執照能同時開通Lazada六個站點賬號,且一個營業執照只能申請注冊一次,Lazada目前的入駐通過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所以一旦被拒只能作廢。
商品售賣區別
做跨境的商家應該知道自己開設的店鋪在商品類目選擇上是有一定限制的,這是因為不同國家物流海關管控因素不同導致的,對于國內跨境賣家有很多商品都屬于禁銷售類目。
對于賣家來說,自己擅長經營的類目本身就存在特異性與獨一性,如果再限制一層,他們對外銷售的商品可謂選擇不多,又少之又少了。
可這對于本土店卻沒有任何影響,對于本土店鋪,平臺開放的是“全類目商品自由上架”,從商品售賣上本土店的商品類目眾多,轉化率相對跨境店就會高很多。
店鋪傭金區別
Lazada平臺的本土店鋪,不收取傭金費用,而跨境店鋪則不同了,除越南外,商家所付傭金為1%-4%,另外再加2%的付款服務費。
很明顯可以看出平臺有意扶持做本土的電商賣家,服務費率與傭金上的顯示出的差別,從某一方面給予了本土賣家更大的競爭發展機會。
物流成本區別
本土店鋪賣家一般都會擁有自己的海外倉儲,或者會選擇跟第三方海外倉合作,因此都可以從本地發貨迅速到達賣家手中,相比跨境店沒有國際物流成本的支出。
而且從本土店長遠經營角度來看,國內賣家做本土店,在備貨的過程中,都會事先大批量運輸貨物,然后到本土倉屯起來,平攤到單件商品運費上,相比跨境店會低很多。
而跨境店呢,當有買家下單后,將貨物發送到Lazada在國內中轉倉,再由Lazada官方物流統一收件后發往至國外,到達各國再分撥進行尾程派送。
總體看,這個流程已經很簡單了,但是成本卻很高,周期長,效率又低,在運費和稅收上都要花費很多,所以就這點而言做本土店更占優勢。
(來源: 跨境工具人的king)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